首页 > 专题报道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
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面临环保挑战
中国特稿社
2006-10-05 00:00

  平均每隔两三天,中国就会发生一起“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这多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6年头5个月里,中国发生了68起突发环境事件,造成16人死亡,233人中毒或受伤。

  与去年同期相比,环境突发事件总数增加了44起,同比增长183%,其中6起被官方称为“重大”或“特大”事件,另有19起归为“较大事件”范畴。

  “我们的工作不断陷入于被动,”56岁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说。“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是事后执法,我们像‘救火’队那样疲于奔命,从一个事发现场赶往下一个事发现场。”

  目前,陆兼任着200112月成立的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人。在国家环保总局供职的20多年时间里,陆所侧重的始终是环境执法工作。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陆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忙碌奔波于全国各地处置各种环境事件,以至于很少能够享受到正常的周末和节假日。

  截至2006620日,环境监察局共接报78起环境事件,涉及到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环保总局对其中33起事件派员赴现场处理,包括西南贵州省发生的黔桂电厂垮坝事故和北部山西省发生的煤焦油翻车泄漏事故。陆局长亲自去了7个省的事故现场。

  “我们正在加强环境领域里的执法工作,”陆说。“虽然环境污染事件的数量今年上半年有所增加,令人鼓舞的是我们没有发现任何重大事件遭到瞒报。”

  “环境安全隐患大量存在,”陆说,“主要原因是工业布局不合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频发。”

  截至2006620日,国家环保总局接报的78起突发环境事件中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37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17起,分别占事故总数的47%22%

  环境事件的频频发生给这个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上疾驰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79年至2005年的26年时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062.6亿元(490.8亿美元)增长到182321亿元(22000亿美元),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9.6%

  但是国家环保总局最近警告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暗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往往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有迹象表明水、空气、土壤污染的日益恶化正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来自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已经超过了环境承载容量。据报道,中国有超过70%的河流和湖泊遭到了污染,更有90%中国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浸染。估计全国有超过3亿人无法享受到清洁用水。去年重污染引起的公众纠纷事件多达51000起,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

  经过20多年追逐现代化的快速经济发展之后,中国正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加之13亿基数之上人口的不断增长,正在阻碍着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00675日,山西太原举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联合演习,抢险
                      人员对中毒工人正在进行模拟救助。

  给中国带来沉痛教训的典型污染事件是2005年末中国东北松花江遭受的重大污染。此次污染是由于上游一家国有石化工厂爆炸所致,爆炸事件发生在20051113日东北吉林省吉林市境内。

  估计有大约100吨有害的苯和硝基苯与大量的消防用水相混合流入江中,形成了长达80公里的污染带流往下游。

  结果,邻近的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被迫切断对其380万居民的供水达4天之久。拥有200多万人口的下游第二大城市佳木斯不得不关闭紧靠江边的第七水厂,以保护地下水源的安全。

  但更糟糕的是,松花江的污染带最终会流入位于中俄边界,在俄方被称为阿穆尔河的黑龙江,继而威胁拥有60多万居民的俄国边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的用水安全。

  为使污染最小化并减轻对俄方的损害,中国先后两次向俄国发送污染救援物资,并应俄方要求修筑临时水坝拦截污水。

  这次突发事件被认为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事件之一。污染事件发生19天之后,56岁的部长级官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取而代之的是前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表的联合通告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

  解振华成为因对环境事件负有责任而被免职的级别最高的政府官员,尽管他在环保部门工作长达20年之久。

  “对于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温家宝总理2006年4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环保大会上说。“环保目标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成为了中国环境执法历史上的转折点。新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教训是“切肤之痛,震惊了世界。”他在很多场合号召严格执法保护环境,重视工业污染的防控。

  “我们在评价地方官员的政绩时会把环保的因素考虑进去。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代价,”周说。去年有27名涉及7起污染事件的官员被起诉并被判有罪。

  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对靠近主要水系建设的化工石化类项目展开了环境安全大检查。全国总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8万人次,检查企业4.9万家。环保官员们对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投资总数为4500亿元(543.7亿美元)的新建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了环境风险排查。

  他们发现有20个大型项目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有11个在长江沿岸、1个在黄河边、还有2个在大亚湾,涉及炼油、乙烯、甲醇等工业部门。国家环保总局责令这些项目的负责人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追加拨款16.2亿元(2亿美元),用于为这20家企业添置环境安全设施。

  “环境执法能力应该得到加强,”陆新元说。“然而我们现在人手极为短缺。我们需要10万至15万执法人员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目前,全国3854家环境督察和环境执法机构拥有5万多执法人员,负责督察近30万家工业污染企业,70多万家三产企业,几万个建设工地。他们还承担着每年120多亿元排污费的征收工作和每年6万件环境污染事故与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消息说,中国“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全国的环境执法力量将扩增至8万人,环境执法装备也将升级换代。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在长江流域中上游进行水质监测。

  “我们一直在探讨采用一种新的处罚方式,”陆新元说。“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加入新的处罚条款。”据“中国环境执法效能研究”课题组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违法处罚上限额度不应低于每天26000(3200美元)

  “把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罚得倾家荡产也是不够的,”陆说。“建立起企业的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制度是必要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中国“九五”计划期间(1996-2000年),政府关闭了84000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2005年,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水泥、铁合金、炼焦、造纸和纺织印染等小企业2600家。

  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力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为了更有效地处置环境污染事件,中国将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和东北设立5个区域督察中心,配备160名执法人员,以期在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方面行使职权时避开地方政府的干涉。这5大中心年内有望初步具备协调和督察能力,并与地方环保部门建立联系,形成环境执法合力。  (完)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